日常教学
空中乘务《毕业设计指导与答辩》课程标准
2021-01-18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航空学院


《毕业设计指导与答辩》课程标准(实训课程)

一、课程属性

1.课程归属:航空服务与管理学院空中乘务教研室

2.适用专业:空中乘务

3.课程学时:104学时

4.课程学分:6学分

5.课程类型:实训(C)

6.课程代码:550044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毕业设计指导与答辩》是空中乘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设置对应空中乘务专业职业岗位面向中的客舱乘务员、航空安全员等岗位群。该课程是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思考与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为《客舱服务与管理》《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机上急救》等,后续课程为《顶岗实习》。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客舱服务流程;

(2)掌握飞行四阶段工作标准;

(3)掌握客舱安全管理规则;

(4)掌握应急处置流程与特情处置方法;

(5)掌握机上急救处置方法;

(6)掌握机上英语会话和中文广播词;

(7)熟悉航空法规,了解航空安全管理相关规则。

2.能力(技能)目标

(1)具备文献检索与收集能力;

(2)具备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具备思考与创新能力;

(5)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

3.素质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2)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3)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

(4)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内容与要求见表1。

表 1 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模块(项目)

教学目标

任务及主要内容

学时









1









确定选题

1.知识目标:

(1)设计任务书的组成;

(2)技术资料与文献查阅方法;

(3)明确设计目的,熟悉调研方法。

2.能力(技能)目标:

能掌握文献检索与收集的方法并熟练运用。

3.素质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2)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1.学习任务:

(1)设计目的和意义;

(2)设计任务书的组成;

(3)文献检索与收集的方法。

2主要内容:

(1)熟悉设计目的和意义;

(2)熟悉设计任务书的组成;

(3)文献检索与收集的方法。









10







2







任务分析

1.知识目标:

(1)设计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

(2)设计背景分析;

(3)明确设计思路;

(4)熟悉设计技术规范和标准。

2.能力(技能)目标:

能结合专业特点和选题确定设计技术路线与设计思路。

3.素质目标:

1.学习任务:

(1)设计技术路线与可行性;

(2)设计背景;

(3)设计思路;

(4)设计技术规范和标准。

2.主要内容:

(1)设计技术路线与可行性分析;

(2)设计背景分析;

(3)明确设计思路;

(4)熟悉设计技术规范和标







16




(1)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2)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准。











3










指导设计

1.知识目标:

(1)明确设计框架、细化设计模块;

(2)形成设计整体方案;

(3)总结设计成果。

2.能力(技能)目标:

(1)能重点描述设计的整体框架;

(2)能完成设计整体方案;

(3)能总结设计成果的意义。

3.素质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2)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1.学习任务:

(1)设计框架、细化设计模块;

(2)设计整体方案

(3)设计成果。

2.主要内容:

(1)明确设计框架、细化设计模块;

(2)形成设计整体方案

(3)总结设计成果。










62









4









组织答辩

1.知识目标:

(1)整理设计资料的方法;

(2)答辩资料准备的方法。

2.能力(技能)目标:

(1)能完整阐述设计成果;

(2)能结合具体设计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说明;

(3)能分析设计不足与下一步改进的方向。

3.素质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2)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1.学习任务:

(1)整理设计资料;

(2)答辩资料准备。

2.主要内容:

(1)答辩资料准备;

(2)阐述设计成果。









16

总      计

104


五、实施建议

1.教学组织实施建议

毕业设计的工作是一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因此必须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真正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为了加强毕业设


计的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加建议采取以下建议:

(1)完善双导师指导,实行导师组制

根据具体师资情况,把所有指导教师包括校外指导专家分成4~5个组,在分组时,考虑到年轻教师的经验不足,每组配备一名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另外,还应注意让不同专长: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结合到一个组,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

(2)在毕业设计中实行与企业合作开展设计方案

根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尽可能与社会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项目合作。

(3)注意设计选题的多样性

毕业设计的课题覆盖范围广,内容涉及客舱服务、旅客运输、安全保卫、应急处置等多个方面,可有企业提供的实际设计项目,鼓励选择具备创新价值的探索性设计选题。在选择设计选题时,特别要注意实际的企业项目选题与毕业设计教学目的的衔接。

(4)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尽可能地发挥阶段性检查的作用,由导师与合作企业根据企业调研、方案构思、方案确定、设计表现、设计答辩的全过程,全面评估学生的设计工作。

(5)强化毕业答辩程序

要求成立由学校老师、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设计好答辩程序,每位学生平台PPT演示文件用5~10分钟时间介绍自己的设计,用5~10分钟时间回答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从创新性、设计方案、设计报告,设计思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每位委员从多个方面对每个学生进行不记名评分,最大程度地保证答辩过程的公正、公开。

2.课程考核建议

(1)课程考核形式

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包括毕业设计评阅成绩与毕业设计答辩成绩两部分。

毕业设计导师评阅学生作品,给出作品合格意见后,学生方可提出答辩申请。学生获得答辩资格后,应按照答辩要求提交各项材料,做好答辩准备。

(2)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权重见表2。

考核项目

考核指标

分值

小计

权重


评阅成绩

设计任务

15分


100分


60

设计实施

40分

作品质量

45分

答辩成绩

个人自述

40分

100分

40

答辩情况

60分

总   计

100分

100

2)     毕业设计评阅指标见表 3

表 3 毕业设计评阅指标

一级

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内涵

分值






设计任务



1.1 专业性

毕业设计任务书确定的选题符合本专业培养目

标;设计任务能体现对学生需求分析、信息检索、方案设计、资源利用、产品(作品)制作、成本核算等能力和安全环保、创新协作等意识的培养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专业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分

1.2 实践性

毕业设计选题贴近生产、管理和生活实际或来源

于现场生产实际项目;产品设计任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典型性,代表生产现场一般性要求。


5分

1.3 工作量

设计项目难易程度适当,教学时长符合本专业特

点;同一选题每年不超过3名学生同时使用,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设计项目。


5分





设计实施

2.1 技术

路线的可行性

毕业设计方案完整、规范、科学规划设计任务的

实施,能确保项目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技术原理、理论依据和技术规范选择合理。


15分

2.2 设计过程的完整性

设计项目启动、设计任务规划、技术资料查阅、

工艺分析、技术参数确定、设计方案拟定、设计方案修订、设计方案成型等基本过程及其过程性结论等记录完整。


15分

2.3 设计

依据的可靠性

1.技术标准应用正确,分析、推导逻辑性强;有

关参数计算正确,中间数据详实、充分、明确、合理,引用的参考资料、参考方案等来源可靠。


10分



作品质量

3.1 科学性

毕业设计作品(产品)充分应用了本专业的新知

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新设备,要素完备,表达准确。


15分

3.2 规范性和完整性

毕业设计作品(产品)完整体现任务书的规定要

求;毕业设计作品(产品)载体相关表述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成果报告书全面总结毕业设计的过程、收获、作品(产品)的特点。


20分



3.3 技术

设计的创新性

毕业设计作品(产品)有创意,可以有效解决生产、管理、生活实际问题。


10分

总分

100分

说明: 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考核内容和调整权重比例。

3) 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见表 4。

表4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分值


个人自述

(40分)

表达口齿清楚,思维清晰,语言流畅。

10 分

能清晰阐述设计思路、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15 分

能完整阐述设计成果。

15 分

答辩情况

(60分)

回答问题思路清晰,论据充分、合理、正确。

60 分

总   分

100分

六、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