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航空学院网站!

敬畏生命之重
发布时间:2020-03-23 阅读次数:1117次
外部环境因素 
    1. 社会因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巨大的社会变革给大学生心理上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对大学生形成的压力有增无减。严峻的社会现实使大学生承受沉重的心理负担,引发悲剧。
    2. 学校因素。首先是学习压力。由于大学注重的是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学习和作息时间大部分由学生自己掌握,这显然不同于中学,客观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其次是情感压力。大学时代是大学生恋爱的美好季节,但由于成长环境、恋爱观、价值观等的差异,常常会给大学生带来情感上的困惑。最后人际交往的压力。大学开放式的生活环境使大学的人际环境复杂化。
    3. 家庭因素。首先是爱与教的错位。研究表明,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合格的。要么过度保护。要么过于严厉。过度保护导致依赖、被动、胆怯、任性等心理倾向,而过于严厉则导致冷漠、盲从、不灵活和缺乏自尊、自信等心理倾向。这就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他们进入大学,远离家乡,遇事无人帮助和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走上不归路。其次,家庭氛围的恶化。许多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完全听之任之,顺其自然,家庭成员间缺乏交流,家庭沟通不够,使孩子缺失情感交流与满足。
自身因素 
    心理承受力的脆弱。一方面,来自整个社会的紧张刺激增多带来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远远跟不上社会发展要求,很多学生成长历程过于顺利,极少遭遇逆境,一旦遇到挫折,或惊慌失措,茫然痛苦;或悲观失望、萎靡不振。躯体疾病。各种躯体疾病尤其是慢性病,常使人烦躁不安,敏感多疑,情绪稳定性降低,行为控制力减弱,兴趣缺乏,人际关系紧张,严重者可致心理障碍。个性缺陷。有些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沉郁、压抑;过于自卑或过分自尊;急躁冲动、固执多疑、易偏激;有太高的个人期望和太强的个人欲望;不善人际交往,唯我独尊,爱慕虚荣,娇生惯养,感情脆弱等个性特征都不利于心理健康。 人生观的动荡模糊。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逐步确立阶段,而他们面临的是多元价值体系的选择,加之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使他们人生观的确立变得困难而复杂、动荡而模糊,错误的人生观往往限制了他们的视野。情绪发展中的不稳定性。大学生正处于情绪最丰富、最动荡的时期,他们的情绪易冲动,缺乏冷静思考,有时失去客观性。

预防大学生自杀事件发生的对策

    自杀事件的频发,不能不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为了防止悲剧的重演,或将自杀事件降低到最低限度,就需要相应的对策,以挽救那些徘徊于生死边缘的大学生们。
   (一)社会。媒体应承担起生命价值传播的社会责任。当今社会,媒体扮演着信息传播的重要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的态度、信念及行为。媒体对公众的这种影响,可以对预防自杀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媒体报道应体现准确、真实,慎用感性语言和概括性语言等原则。
   (二)学校。重视对学生的教育,首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出现心理问题而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认识和应对各种压力,以培养学生适应坏境和调控心理的能力,在挫折中学会成长。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进人际交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大学生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在实践中正确看待人生、看待社会。
   (三)个人。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只有加强修养,健全人格,才能认识生命的意义,领会生活的真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只有在正确的人生观的指引下才能坦然、理性面对人生中成功与失败。 客观评价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对自我的评价越接近实际,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学会情绪调节。情绪调节能力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心境以消除情绪的困扰。 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有利于维护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