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航空学院网站!

学生防身锦囊:财物别外露 勿轻信
发布时间:2014-10-10 阅读次数:1379次

学生防身锦囊:财物别外露 勿轻信"赚钱好事"

  新学期已开始,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好财物?如何避免传销陷阱?女生如何“防狼”?近日,某记者采访了南昌市公安部门,对涉及学子的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进行盘点和梳理,绘制多个“防身锦囊”供学子参考,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财物不要外露

    地点:人多繁华地带

    个案:5月的一天,小刘口袋里的钱花光了,将离开网吧时,他见邻桌一人睡意浓浓,其手机和钱包眼看要掉出口袋。一个念头油然而生,小刘假装弯腰,偷偷将手伸进他的口袋,那人突然惊醒,但小刘抢过手机和钱包夺门而逃。接报警后,警方根据视频监控,抓捕了小刘。

    提醒:民警告诉记者,抢夺是趁人不备,以夺取物品为目的的违法行为。实施抢夺的犯罪对象具有不确定性,一般因缺钱而见财起意,钱财外露的学生,夜里携带挎包独行的单身女学生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外出时,财物不要外露,大家要多注意周围的异常情况,看好随身物品,注意避让尾随跟踪、企图接近的人或车,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尽量结伴而行

    地点:学校周围的僻静处

    个案:2012年5月的一个凌晨,在某校较偏僻的树丛旁,以饶某为首的5人犯罪团伙,带着刀枪,专门针对单独出行的大学生实施跟踪,进行抢劫。这个犯罪团伙的成员来自多地,由饶某通过网络组建名为“毒蜘蛛”的QQ群,以招聘名义聚集在一起。他们犯案有一个特点,就是只对男生下手。实施抢劫,仅因25岁的饶某感情受挫后,难以承受打击。他们在校门口作案共10多起,其中针对学生就有四五起。

    同样,一个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抢劫团伙,从2012年11月3日开始实施抢劫行为,作案地点常在某校校门口绿化带旁,目标大多为大学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作案多起,涉案价值2000多元。

    提醒:南昌市经开区蛟桥派出所有关负责人介绍,团伙犯罪有一个特点,就是成员之间往往由于爱好、年龄相仿或现实遭遇相似而形成一个小团体。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所以在一些问题上无法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其犯罪的动机和主观目的都比较单纯和盲目,就像上述案例中的饶某,仅因为感情受挫,就走上犯罪道路。

    在一些犯罪团伙中,一些年轻人缺乏社会经验,往往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特别是个别男性青年,常因为所谓朋友间的“义气”,受人教唆,易做出违法行为。

    年轻人交友要慎重,多结交良师益友,避免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养成独立的个性,尽量避免拉帮结派。另外,大学生晚上出门要结伴而行,尽量少去昏暗偏僻的地方。

    贵重物品上“保险”

    地点:学生食堂、学校篮球场、校外公交站

    个案:去年5月,某高校一女生宿舍遭窃。据事主称,当时,4名同学把门锁好后去上课了,回来后发现,4台笔记本电脑均不见了。警方查实,原来犯罪嫌疑人早知该宿舍里有4台笔记本电脑,趁女生上课后,撬锁入室盗窃。

    提醒:南昌市蛟桥派出所办案民警蒋警官和朱警官表示,高校内易发盗窃案。因为学生比较单纯和随意,物品乱放,给了盗贼可乘之机。学生要注意给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单反相机等贵重物品上“保险”,时刻保持一定的警醒意识,东西放在宿舍里,用完后最好锁在抽屉里,即便有盗贼撬门来窃,可能会因急迫和恐慌,提了桌上的贵重物品就逃走。另外,要提高自己的判断和分辨能力,不要轻信社会外来人员和奇怪的弱势群体。

小心熟人设陷阱

    群体:熟人、网友

    个案:小余(化名)是南昌某高校大三学子。今年初,他听网友说在某市有一份“高报酬、稳挣钱”的工作,于是立刻收拾行李“投奔”网友。可之后,小余便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学校无法联系到小余,于是报警。经当地警方的协助调查,民警查明小余“投奔”网友后,便陷入了传销窝点。传销组织要求小余发展下线,小余不忍“将错就错”,于是与传销组织“硬碰硬”,最终伤重而亡。警方赶到时,为时已晚。

    提醒:南昌县公安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校学子单纯,社会经验少,对于一些外部信号没有甄别能力,类似案件在南昌众多高校聚集地不同程度地发生过。该案中,犯罪分子利用小余“急切找工作”的心理,设下圈套。一般而言,下这种套的人多为受害者的亲朋好友以及颇有好感的网友。打着“挣钱”、“有好工作”、“来当地游玩”等的幌子,实施传销活动。学子碰到这些情况,应多与家人、亲友商量,更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的真理。“好事”落在自己身上,要尽量多查资料核实。一旦不幸落入传销组织,千万不要“硬碰硬”,而是要寻找合适机会向外传递求救信号,与犯罪分子周旋,等待警方解救。

    “国家给补贴”应找学校求证

    个案:去年9月,来昌读书的小王(化名)接到电话称“根据国家政策,每个入读某大学的学子都可获财政部补贴,本科生每人5000元。请把你的账号发过来……”家境一般的小王听后惊喜不已,立刻将账号和个人信息都告诉了对方。

    不过,对方并未急着给小王打“补贴”,而是不停地以各种借口要求小王将钱打入对方账号。小王觉得纳闷,随后在校园内一打听才知此事子虚乌有。小王立刻报警求助。

    但小王的父母却已损失数千元。原来,犯罪分子知晓小王的个人信息后,拿着这些个人信息致电小王的父母,详细说出小王身份证号码、入读的学校名称、手机号码、银行账号。犯罪分子表示,小王所在的学校有补贴,但要先缴纳相关税金等费用。小王父母误以为是学校组织的行为,相信了犯罪分子,如数将钱打进对方的账户……

    提醒:业内人士称,这是利用学校、家长之间的微妙关系,取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实施的诈骗活动。

    校园内的诈骗案多与银行卡等有关,形式多样。有的是制作假网站,诱导学子订机票、车票等实施诈骗活动。在南昌,就曾有学子因进入不正规网站订飞机票而损失5800元。还有的犯罪分子扮“富二代”,穿戴名牌、开豪车,对学子谎称:自己和朋友都来自港澳,由于出了车祸,证件等均被警方扣押,(港澳)银行卡(在内地)不通用、手机又无法联通,希望“借用”一下受害人的银行卡。不少心地善良的女生会上当,往往银行卡一旦“借出”,损失就出现了。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一般而言,如果国家对学子有补贴,一定是先将钱打入学校、单位、组织,之后再由学校发放至学子账户中,不会“一对一”寻找“补贴对象”。警方表示,但凡涉及金钱、银行卡等个人财产安全的事件,当事人应多冷静考虑,多数情况下,这些都是骗局。

    女生当心网络色狼

    个案:不到14周岁的小丽(化名)就读于南昌一所大专院校。今年春节期间,她在网上认识了一位20岁的“大哥哥”。两人见过两次面,小丽自认为很了解这位

    “大哥哥”。随后,“大哥哥”便4次用花言巧语将小丽骗入宾馆,对小丽进行猥亵。尽管如此,小丽依旧不认为“大哥哥”侵犯过自己的权益。直到父母发现,才报警。民警表示,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发现其性格内向、孤僻,日常生活中不爱交流,只在网上“交朋友”。

    提醒:民警介绍,少数高校女学生发展网恋,最终被犯罪分子侵犯,甚至人财两空。这种事情涉及个人情感,外人的提醒作用不大。警方呼吁,高校女生应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一旦被侵犯,切不可忍辱不做声,应该掌握证据后及时报警,让法律给予犯罪分子应有的惩罚。